网站首页       总编寄语       名家       演讲       励志       智慧       哲思       心灵       唐诗       宋词       元曲
网站简介       联系我们       国学       诗歌       散文       揽胜       赏析       随笔       健康       真情       艺术
   名家 更多>>
· 刘海藩:追求真理 无悔终生
· 郭永怀:用生命保护了国家重要科技资料
· 彭桓武:教书育人 甘为人梯
· 王大珩:淡泊名利 以身许国
· 屠守锷:科学英雄的泪与笑
· 邓稼先:假如可再生 我仍选择中国核事业
· 王淦昌: 要做科学家 不要当科学官
· 李政道:故土情深
   演讲 更多>>
· 新时代我国网络安全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 努力开创宣传思想工作新局面
· 宣言:风雨无阻创造美好生活
· 习近平: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党的根本性建
· 弘扬"上海精神" 破解时代难题
· 习近平:深刻感悟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真理力
· 习近平:自主创新推进网络强国建设
· 任何时候,国家安全都是老百姓最"稳"的
   励志 更多>>
· 赵玉沛:微笑里的牵挂与担当
· 邓迎香:要拿出切实行动决胜全面小康
· 王杰:为人民服务就是幸福
· 黄大发:为人民奋斗一辈子
· 张劼:谱写人民特警为人民的英雄壮举
· 朱英国:条件改善了 艰苦奋斗作风不能丢
· 张树俭:头戴国徽 铸就高尚警魂
· 赵忠贤:愿做铺路石子让年轻人大展宏图
   名家  
吴良镛:让人们能诗意般、画意般地栖居在大地上
发布时间:2014/2/24
 
吴良镛:让人们能诗意般、画意般地栖居在大地上
 
    吴良镛,建筑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建筑学与城市规划专家。
 
    蓝天、绿地、碧水,清洁、安宁、宜人的环境,是全人类共同的渴望,也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然而,近半个世纪人类对资源的消耗以及对环境的破坏,几乎相当于有史以来的总和。人类在享受人类大脑所创造文明的同时,也在遭遇大自然的惩罚。在付出惨重的代价之后,人类终于认识到人类对自然的态度必须改变。如何创建优美的人居环境成为永恒的主题。
 
    作为中国人居环境科学研究的创始人,吴良镛认为,当今科学的发展需要大科学,人居环境包括建筑、城镇、区域等,是一个复杂巨系统,在它的发展过程中,面对错综复杂的自然与社会问题,需要借助复杂性科学的方法论,通过多学科的交叉从整体上予以探索和解决。他举例说,过去我们以为建筑是建筑师的事情,后来有了城市规划,有关居住的社会现象都是建筑所覆盖的范围。我们城市建筑方面的问题很多,要解决这些问题,不能就事论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可通过从聚居、地区、文化、科技、经济、艺术、政策、法规、教育、甚至哲学的角度来讨论建筑,形成广义建筑学,在专业思想上得到解放,进一步着眼于人居环境的思考。
 
    吴良镛说,他毕生的目标就是创造良好的、与自然和谐的人居环境,让人们能诗意般、画意般地栖居在大地上,这是一个建筑师的追求和情怀。1989年,吴良镛把数十年在建筑学、城市规划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心得,写成了15万字的专著——《广义建筑学》出版。这本分为聚居论、地区论、文化论、科技论、政法论、业务论、教育论、艺术论、方法论及广义建筑学构想等10章的学术论文,是中国第一部现代建筑学系统性理论著作,是他对建筑学进行广义的理性探讨和观念更新的研究成果。本书从更广范围和更高层次论证了建筑的本质、建筑学科的重要性和科学性,揭示其内涵的广博和综合性质。在总结历史经验及对国外相关理论消化吸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有的放矢、理论联系实际,针对当前我国建筑界存在的问题,展示了一个系统的建筑学理论研究框架,并对实际建筑与城市规划设计工作提出了多方面建议,热情地提倡建筑工作者必须培养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这也是他在梁思成、林徽因先生和沙里宁的影响下,一直努力从中与西、新与旧之中寻求适合于中国建筑学术方向的主要研究成果。该书出版后,引起中国建筑界的广泛关注,被推荐为一本建筑师的必读书1991年,被授予国家教委科学进步一等奖。
 
    1999年,国际建协第20次世界建筑师大会在北京召开,会上通过了由吴良镛教授起草的《北京宪章》。《北京宪章》总结了百年来建筑发展的历程,并在剖析和整合20世纪的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成就与问题以及各种新思路和新观点的基础上,展望了21世纪建筑学的前进方向。这一宪章被公认为是指导二十一世纪建筑发展的重要纲领性文献,标志着吴良镛的广义建筑学与人居环境学说,已被全球建筑师普遍接受和推崇,从而扭转了长期以来西方建筑理论占主导地位的局面。
 
上一篇:钱学森:伟大的人民科学家    下一篇:王小谟:山沟里带出一流科研所
 友情链接
  人民网   新华网   央视网   凤凰网   光明网   腾讯网   网信网   百度   新浪   搜狐   网易   中国军网   智联招聘   前程无忧   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文明网   最高人民检察院   最高人民法院   中华英才网   共产党员网   司法部   公安部   中央政法委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白广路7  邮编:100016   

总编邮箱:pinduyangxin@126.com  

版权所有   品读养心网   ICP14002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