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总编寄语       名家       演讲       励志       智慧       哲思       心灵       唐诗       宋词       元曲
网站简介       联系我们       国学       诗歌       散文       揽胜       赏析       随笔       健康       真情       艺术
   名家 更多>>
· 刘海藩:追求真理 无悔终生
· 郭永怀:用生命保护了国家重要科技资料
· 彭桓武:教书育人 甘为人梯
· 王大珩:淡泊名利 以身许国
· 屠守锷:科学英雄的泪与笑
· 邓稼先:假如可再生 我仍选择中国核事业
· 王淦昌: 要做科学家 不要当科学官
· 李政道:故土情深
   演讲 更多>>
· 新时代我国网络安全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 努力开创宣传思想工作新局面
· 宣言:风雨无阻创造美好生活
· 习近平: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党的根本性建
· 弘扬"上海精神" 破解时代难题
· 习近平:深刻感悟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真理力
· 习近平:自主创新推进网络强国建设
· 任何时候,国家安全都是老百姓最"稳"的
   励志 更多>>
· 赵玉沛:微笑里的牵挂与担当
· 邓迎香:要拿出切实行动决胜全面小康
· 王杰:为人民服务就是幸福
· 黄大发:为人民奋斗一辈子
· 张劼:谱写人民特警为人民的英雄壮举
· 朱英国:条件改善了 艰苦奋斗作风不能丢
· 张树俭:头戴国徽 铸就高尚警魂
· 赵忠贤:愿做铺路石子让年轻人大展宏图
   赏析  
《桃花源记》赏析
发布时间:2014/1/20

 

《桃花源记》赏析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写于晋、宋交替之际,当时政治黑暗,兵连祸接,民不聊生。作者虚构了一个渔人偶入桃花源的故事,借以描绘了_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劳动、自由安乐的世外桃源的生活图景,寄托了他的社会理想,也反映了广大人民要求摆脱残酷剥削和贫困境遇的意愿。这样的理想国在剥削阶级统治的社会里固然仅是一个乌托邦,但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现实的丑恶和黑暗,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的批判态度;又像一座灯塔,激励人们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和追求。“桃花源”的艺术创造以其民主性的光辉照彻中古时代,并成为后代作家的传统题材,表现出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文章以渔人行踪为序展开记叙,从他逢桃花林并入桃花源写起,以他出桃花源、再寻未果而告终。开头结尾略写,因为这些只作为引起和余韵,中间渔人在桃花源里的所见所霞是主体,就写得很详尽。有渔人眼中看到的桃花源的风貌,他与桃花源中人的对话,桃花源中人对他们款待,他们的来历和生活情景,思想感情等等,这样写,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结构完整,详略得宜。《桃花源记》总的构思带有浪漫主义色彩,这表现在故事是虚构的,桃源境界也是想象中的产物,人间并不存在等方面。但它的细节描绘又是现实主义的,不论是山外夹岸数百步的桃花林,“才通人”的入山小口,还是桃花源里的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现实生活中都不难找到,这就给人以亲切逼真之感,相信这是人间乐土,而不是神仙境界宁愿信其有,不肯信其无。特别是借助于当时的真实人物──南阳刘子骥的规往,更增添其真实感,使读者也为之神往。归根结底,世外桃源的生活理想是植根现实的沃土之中的。但渔人重寻又迷了路,“后遂无问津者”,又带有神密色彩。又实又虚,似真似幻,表明桃源虽好,但只是幻想而已。

文章语言简练生动,富有表现力。一个完整的引人入胜的故事,仅用了三百二十字,叙述得扣人心弦。“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二十二个极常壳的字眼,便勾画出一片奇景,如在目前,永难忘怀。至于桃源风貌的描绘,人物活动,对答的记叙,也是着墨不多而内含丰富,令人味之不尽。“美好而淳朴”,这是桃花源和这篇散文给我们的共同印象。

上一篇:《秋词》赏析    下一篇:《观沧海》赏析
 友情链接
  人民网   新华网   央视网   凤凰网   光明网   腾讯网   网信网   百度   新浪   搜狐   网易   中国军网   智联招聘   前程无忧   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文明网   最高人民检察院   最高人民法院   中华英才网   共产党员网   司法部   公安部   中央政法委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白广路7  邮编:100016   

总编邮箱:pinduyangxin@126.com  

版权所有   品读养心网   ICP14002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