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总编寄语       名家       演讲       励志       智慧       哲思       心灵       唐诗       宋词       元曲
网站简介       联系我们       国学       诗歌       散文       揽胜       赏析       随笔       健康       真情       艺术
   名家 更多>>
· 刘海藩:追求真理 无悔终生
· 郭永怀:用生命保护了国家重要科技资料
· 彭桓武:教书育人 甘为人梯
· 王大珩:淡泊名利 以身许国
· 屠守锷:科学英雄的泪与笑
· 邓稼先:假如可再生 我仍选择中国核事业
· 王淦昌: 要做科学家 不要当科学官
· 李政道:故土情深
   演讲 更多>>
· 新时代我国网络安全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 努力开创宣传思想工作新局面
· 宣言:风雨无阻创造美好生活
· 习近平: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党的根本性建
· 弘扬"上海精神" 破解时代难题
· 习近平:深刻感悟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真理力
· 习近平:自主创新推进网络强国建设
· 任何时候,国家安全都是老百姓最"稳"的
   励志 更多>>
· 赵玉沛:微笑里的牵挂与担当
· 邓迎香:要拿出切实行动决胜全面小康
· 王杰:为人民服务就是幸福
· 黄大发:为人民奋斗一辈子
· 张劼:谱写人民特警为人民的英雄壮举
· 朱英国:条件改善了 艰苦奋斗作风不能丢
· 张树俭:头戴国徽 铸就高尚警魂
· 赵忠贤:愿做铺路石子让年轻人大展宏图
   出彩人生  
藏鉴之王 骨傲中华
发布时间:2014/1/16
 
收藏鉴赏之终极目的乃集中、研究和展示,非深藏琼楼、孤芳自赏和牟取暴利。
 
                                                                       ——徐强
 
 
藏鉴之王  骨傲中华
 
 
                          ——记红山文化古玉收藏研究俱乐部主任徐强先生
 
 
                                                        文/邹红梅
 
 
    11月的颜色,灰而透明,世界在这一刻变得简单而纯净。11月的空气,清凉入骨,让人目明舒爽,思绪万千。在这个秋冬交替的季节,在聚天地精气,汇人中豪杰的北京天润别墅,我如约拜访了著名收藏家、鉴赏家、红山文化古玉收藏研究俱乐部主任徐强先生,并参观了先生的藏品陈列室。惊奇、浩叹之余,方知“厚重”与“博大精深”之精髓,因为先生集毕生心血收藏、鉴赏的奇珍异宝足以创建一座丰沛的博物馆,是传承和弘扬中国历史文化的鲜活教本,先生的藏鉴人生与瑰丽珍品同辉。
 
喜从天降
 
    藏鉴之王——徐强先生非天生就是成功的收藏家、鉴赏家。先生祖籍山东掖县,1946年生于哈尔滨,五岁就回到老家农村,少年时代几乎全在乡下度过。1965年,他有幸进了一家军工企业当工人,在那里,他利用业余时间拜师学习书法与绘画,并成为厂里的宣传骨干。1969年先生被上调沈阳军区战地摄影队,并赴中苏边境从事战地摄影记者工作,在部队一干就是八年。1977年,先生开始担任辽宁电影制片厂导演、摄影师。1983年辽宁电影制片厂受辽宁考古研究所委托,拍摄一部有关辽西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发掘全程的纪录片,先生由此开始接触并了解红山文化。
 
    红山文化最显著的是玉器,而且多是充满神秘感的异鸟、怪兽、神人、雕龙……等等,这些造型奇特、工艺精湛、寓意深刻的古玉神器,让先生大开眼界,惊叹不已。有厚重历史价值的文物,人皆仰慕而倾情,自己如能真正拥有一件红山古玉真品成为了先生毕生的渴望,在一种沉潜的、纯粹的欲望下,他决定要把梦想变为现实。于是,先生决定每个星期天都到古玩市场上去寻宝,希望天随人愿。一年过去了,先生却一无所获,这多少让他有些失望,但他还是坚持每周都到市场上去“视察”。一天,先生刚领完工资,沉甸甸的59.73元的薪水让他心里踏实,他希望这次会有奇迹出现。正如古人所云:“功夫不负有心人”,就在这一天,在市场一个小小的角落里,先生的眼前突然一亮,凭着直觉和几年来对红山文化的探索研究,他敢断定眼下正是一件难得的稀世红山古玉。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终花费40元成交。那一刻,先生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经过一年零三个月——60个星期日,终于如愿以偿,他紧紧攥着这件已经属于自己的红山文化玉鸟,心里飘飘然,有种超凡脱俗之感,一路哼着小曲就往家赶。
 
孤独英雄
 
    回到家中,先生更是兴奋不已,爱不释手。此间虽然他已收藏明清及高古玉器近百件,这次为自己能拥有一件真正的红山古玉而倍感自豪。他认真观察宝物,反复欣赏研究,琢磨着红山古玉背后的历史故事。不知不觉思索开来:为何世间古玉遗存如此罕见难觅?那些古玉遗存如今都身在何方?于是,先生开始查阅研究大量的古玉资料,归纳总结绘制出了红山古玉遗存分布图:红山文化玉器除集中考古出土于牛河梁地区以外,还分布于牛河梁以西、河北省承德地区围场下伙房和以东的阜新县胡头沟和福兴地;而以牛河梁以北的内蒙古赤峰地区分布最多,如敖汉旗下洼、翁牛特旗三星他拉;西拉木伦河以北的巴林右旗海金山、那斯台;巴林左旗葛家营子、尖山子,林西县南沙窝子、白音长汗,克什克腾旗南台子等地及巴林右旗、阿鲁科尔沁旗均有红山古玉分布。
 
    锁定古玉遗存分布地之后,先生大胆决定要亲自上北下南,探索寻访古玉遗踪。在任何一种成功博大的背后都浸润着许许多多鲜为人知的艰辛与付出。先生只携带了简单行李物品,就孤身远征进行实地考察了。一路上,迎风沙、顶烈日、战寒霜,曾深陷沼泽满身泥水,也曾因疲劳过度,困卧沙漠,但先生始终意志坚定,艰苦跋涉,勇往直行,随着探索之路的不断延伸,陪伴孤独英雄越来越多的是感慨、凝思、积累和大量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先生每到一处,总是广交善缘,认真咨询打探,耐心宣讲历史文化常识,虽然人生地不熟,但孤独英雄的执着和壮举感染了众多地方民众。人们纷纷开始关注古玉,寻找古玉,平凡狭窄的生活变得无比开阔了,枯寂单调的日子充满了向往憧憬。大家心存感激,将祖传或捡拾到的玉器或低价或赠送给先生做学术研究。先生自然很感动,他总是用自己微薄的工资及业余时间帮助广告公司设计制作而获得的劳务报酬来回报大家,因此积聚了大量的人脉资源。怀着希望播种,历尽艰辛浇灌,先生收获颇丰。现今,先生所拥有的1600余件中国古代玉器,与广聚人脉密不可分。当年这些瑰宝已经价值连城,但先生不为金钱所动,决不出卖藏品,依然居住在三十多年前的破旧宿舍楼里。旧屋子的墙壁与顶棚清晰的漏雨渍痕,细数起来足有二十多处。先生幽默地给自己的陋居起名曰半间漏屋“听雨堂”。殊不知“听雨堂主人”为收藏、鉴赏和研究中国古玉已经变卖了自己的两处房产。先生秉性乐观向上,常感叹:古玉收藏研究远高于宽敞明亮舒适的住所。房产只是个人名下拥有的私有财产,而历史文化则是属于全人类的。
 
文化苦旅
 
    徐强先生对红山文化古玉收藏鉴赏研究几近痴迷,一发不可收:远古人类究竟怎样创造了历史与文明?遗存下来的红山文化神秘玉器在向世人昭示什么?中国古代文明史到底是5000年,6000年或者更长?我国北方地区文化与中原地区文化有着怎样的相互关系……这一系列深邃问题令先生魂牵梦绕,辗转难眠。先生深知,要真正研究、佐证、解读、诠释红山文化古玉,必须结合人类学、考古学、地质学、矿物学、哲学、美学、神学等一系列学科,甚至还要涉猎远远超过以上学科所包含知识的更多领域。研究红山文化不仅要以历史的、唯物的、客观的、科学的观点和态度来分析和认识问题,更应努力学习、掌握和利用多学科知识。
 
    我国红山文化古玉专家,红山文化古玉C形龙的论证与鉴定者,著名文物考古学家,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名誉所长孙守道先生曾勉励徐强先生:务必以严谨、客观、科学的态度来研究考证红山文化历史。先生时刻牢记于心,他对红山文化的研究是客观的、系统的、全方位的。先生对大量考古出土的玉器进行了分类、比较、归纳、分析、鉴赏,摸清了红山文化前后时期玉器在器形、工艺等方面的基本特征及演变过程。并对玉器制作年代进行了重新梳理定位,得出了红山文化不仅在人类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刷新了中国古代文明发展历史的记载。先生有言:假如把黄河称为“母亲河”,那么具有北方地区新石器文化历史特征的大辽河,则完全可以称作“父亲河”。通过对辽西地区兴隆洼文化和黑龙江依兰县倭肯哈达所出土玉器的比较分析研究,先生认为:具有红山文化为主要特征的诸多北方地区古玉群,构成了气势磅礴以大辽河为发祥地的地域性大文化。
 
    红山文化玉器不仅代表一种艺术,一种文化,更体现着远古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意识等特征。徐强先生的“红山理论”求本务实,他认为,红山文化玉器属自然图腾、祖先图腾、生殖图腾崇拜之器。产生于先民们对抵御自然灾害的无能为力,及自然界中动植物、梦境、先祖、生殖的神秘性,并非实用于生活的生产工具、“玉兵时代”之武器或生活装饰品。作为驱邪避灾的神器,不仅为部落、部族上层首领所拥有,而且广为普通大众所需要,因为所有先民都渴望得到神灵护佑,或佩之、或供奉,或死后陪葬,以求得到精神上的安慰和完成心理上的神圣寄托。广泛的社会人群所需,推动和发展了红山文化时期的玉器生产。先生认为:红山文化玉器的起源可追溯到至今8000年以前。它归属于以大辽河为源头延及多河流而形成的北方地区具鲜明特点的新石器时期文化。
 
    针对人类文明“三要素”(文字、青铜冶炼技术、城市)的界定,徐强先生发表了自己的不同见解。先生认为,人类文明三要素,过分强调了“文字”的出现。文字只是人类记述和表达事物的一种特殊符号和形式,只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红山文化时期尽管迄今没有发现文字,却不可否定此时期人类已经步入文明。“文字”绝不是衡量人类走向文明的唯一标准。红山文化为中国北方地区马背民族所创造。游牧民族视季节与环境而移动,居无定所而且多分散,形成了多部落与部族。用文字传递信息与记录事件对他们来说并没有快马便捷,所以该地区文字的出现明显晚于其它定居民族。因此不难解释红山文化之所以没有发现文字的原因。红山文化古玉的制作技术与造型艺术,足以体现该时代人们的思想意识与理念已达极高境界。那些具象、抽象、独体、复合、圆雕、片状、人物形、动物形、几何形的玉器处处凝聚着红山先民的智慧和完整的思想体系。这些意境幽深、充满神秘、甚至让人怀疑为外星人所为的玉器,鉴证着“文字”远不能完全象征深度文化和人类文明的社会现实。
 
    徐强先生对红山文化玉器切割痕迹进行过认真细致地研究分析,并亲自做过多种实验。他认为:红山文化玉器制作时的开片,除片状金属器带动解玉砂完成切割外,其它任何非金属工具,皆不能形成这一时期的工艺特征。据此推定: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红山先民已经初步掌握了铜冶炼技术,并制作出薄片状的玉石切割工具,以此带动解玉砂进行切割。另有史料记载,新石器中晚期,在青铜器尚未问世之前,人类历史上还经历过红铜阶段。无论红铜还是青铜,红山先民能够成功将金属切割工具应用于制玉技术,无疑是人类的一大进步,因此大大提高了制玉水平和玉器存世数量。从红山文化的地理地貌、葬墓特征,不同玉石的特性,玉器的加工技术、玉器的造型、玉器的受沁变化等诸多方面入手,二十多年来先生默默写下近30万字红山文化古玉鉴赏笔记。他告诉古玉收藏家们:因为玉器的材质、器型、工艺现代皆可以选择和模仿,因此在鉴定红山玉器的真伪时只能作为参考条件。而玉器受沁变化才是鉴定玉器真伪的关键。他称沁后变化为沁象,认为凡出土玉器皆在与土壤接触过程中,会不同程度受到客观外界因素影响和多种微量元素浸蚀,因而不可避免会产生包浆、沁色、绺裂、孔洞、蚀斑、质变等特殊现象,是模仿伪造绝对无法完成的。
 
境界高远
 
    徐强先生所收藏的每一件藏品,都是经过潜心究其源流,精心斟酌,以证其根本的。心底聪慧、境界高远方能领略天地遗存之精华,先生豁达高洁,静水流深,游刃于人类历史的浩瀚之海。虽然坐拥价值N个亿古玩奇珍,但沉稳谦善,生活俭朴,淡定从容。盛世收藏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自然规律,是一种不可抵御的历史潮流。先生有言:收藏鉴赏之终极目的乃集中、研究和展示,非深藏琼楼、孤芳自赏和牟取暴利。国人集古藏真的意义重在研究、展示、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与传统文化,因为古代文化遗存珍品,蕴含着数千年来中国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诸多领域的深刻内涵,对文物的收藏与鉴赏,是学习和领会中华民族丰富历史文化和远古文明的捷径。
 
    探究古代文明源流、弘扬中华民族传承文化、揭示远古人类进步历史,架设世界人民友好桥梁,将红山文化传播给全世界— — 是徐强先生毕生的精神追求。2002年先生在沈阳故宫博物院举办了为期一年的红山文化古玉展,同年加入《世界收藏家联合会》成为国际会员;2003开始先后撰写出版《红山文化古玉精华》、《中国古玉珍藏》、《红山文化古玉鉴定》三部专著; 2005年成立“北京听雨堂文化发展中心”,走进首都展示与传播红山文化;2006年4月经文化部社团办批准备案,正式成立“中国文化管理学会红山文化古玉收藏研究俱乐部”,定期组织召开全国性红山文化古玉民间收藏研讨会,并建立了红山文化古玉珍品馆,免费向国人展示红山文化古玉珍品。中国图书总公司在法国参展,将先生所著的《红山文化古玉精华》一书亲自赠与前法国总统希拉克,希拉克品读后盛赞中国古文化。先生还先后应邀在江苏昆山,北京世纪坛,内蒙古赤峰举办红山文化古玉珍品展,并亲临现场讲授红山文化古玉鉴赏知识。2007年,墨西哥国家电视台专程采访先生,为先生拍摄制作了迎奥运专题片。先生还将自己精心收藏的汉代珍贵玉瓶拍卖的68万元人民币,全部捐赠给了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获“慈善大使”殊荣。
 
    先生计划要再次考察红山文化发源地,拍摄和积累素材,准备亲自制作一部大型中英文版专题片,向世界系统而详尽地丰美展示中国红山文化。先生目前正集中精力,专心撰写《中国古瓷鉴藏》与《红山文化古玉研究与收藏》,他虽然已年过花甲,但仍呕心沥血,立志在有生之年要撰写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中国古玉鉴定》一书,以了结一生完成六-七部专著的夙愿,激发国人对本土历史文化的重视和对古玉收藏鉴赏的热情。
 
    徐强先生对耗毕生精力收藏的中国古玉器、古瓷器、古代书画,件件都做了详尽而科学的鉴定分析,他常说:“我对自己每件藏品鉴定的年代真实性都可以承担法律责任,因为如果缺少这一法律意识,算不上是一位真正名副其实的鉴赏家。”先生的人品、藏品和专项鉴定技术堪称一流。从诸多收藏家那里可听到,先生的藏品无论总数量、质量、价值在国内都是首屈一指的,而先生从不炫耀自己。他只希望有朝一日能将自己的全部藏品展现在世人面前,与大家共享中国历史文化灿烂的阳光。
 
    对先生而言,藏鉴的每一驿站都有独到的风景。先生为传承和弘扬中国历史文化的藏鉴人生非精彩的一瞬,非优美的定格,是毕生的执着追求,宁静高远,熠熠生辉。
上一篇:金山如此多娇    下一篇:没有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新华网   央视网   凤凰网   光明网   腾讯网   网信网   百度   新浪   搜狐   网易   中国军网   智联招聘   前程无忧   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文明网   最高人民检察院   最高人民法院   中华英才网   共产党员网   司法部   公安部   中央政法委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白广路7  邮编:100016   

总编邮箱:pinduyangxin@126.com  

版权所有   品读养心网   ICP14002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