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时璋:活到老 学到老 干到老
贝时璋(1903—2009)实验生物学家、细胞生物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细胞学、胚胎学的创始人之一,我国生物物理学的奠基人。在近70年的科研及教学生涯中,贝时璋为中国的科学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早年从事无脊椎动物实验胚胎学和细胞学的研究,对细胞数恒定动物与再生的关系作了深入研究;20世纪30年代初发现了中间性丰年虫,并观察到其雌雄生殖细胞的相互转化现象;20世纪70年代提出细胞重建学说。贝时璋学识渊博,治学严谨,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学术兼职很多。做一个真实的科学家,是贝时璋一生中最为朴素的追求。在他心中,“失败不应该引起科学家的懊丧。一个实事求是、热爱真理的真实的科学家,应该本着客观的态度和求是的精神,放弃或改变自己的想法,做更深入、更系统的实验和研究,把事实真相弄得水落石出”。
贝时璋98岁以前没有住过医院,除了正常的体格检查,他很少去医院,很少打针吃药。问起他的养身之道,他总结了四条:淡泊名利,宽厚待人,适当运动,饮食清淡。百岁高龄时曾说:“我现在虽然耳朵已聋,视力越来越差,但我思维仍清楚,还经常写些笔记和短文,力争活到老、学到老、干到老。”
贝时璋喜欢和年轻人相处。在他身边总活跃着年轻人,贝时璋和他们在一个课题上共同研究交流,合作非常愉快。贝时璋认为老年人除了和老友交往之外,还要多交“忘年交”。年轻人朝气蓬勃,奋发向上,头脑敏捷,接受新鲜事物快,多和年轻人交朋友,能使老年人萌发童心,可以调节心理,保持愉快心情,消除孤独、寂寞、烦躁、忧郁等不利于健康的情绪。
|